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试题卷(解析版)

img12020 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满

分 100 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

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题,60 分。)

1.《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

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

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         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         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答案】C

【解析】中古思——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材料中“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

之乱可得而知也”这两句可知,“墨家认为执政贵族的骨肉血亲未必德才兼备,若让其执政,

必将导致国家的动荡”。因此对应选项可直接选出 C。

2.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国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

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         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

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         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

【答案】D

【解析】中古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秦统一材料对秦国和齐国的风俗文化进行对比,最终落脚在“使齐国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一句上,可见两者对比的关键是看各自的国情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A 不符事实,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逐渐瓦解;B 落脚点不对,两国对比不是为了说明文明的不同,而是强调环境的不同影响文明的差异,而文明的差异则影响的争霸的结果。C 的“决定”一词错误。

3.汉文帝时,政府将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开放山林川泽供百姓樵采。汉武帝时,盐铁酒官

营,官府在京师设平准官平抑物价。到汉昭帝、元帝时,政府废除酒类专卖改为向卖酒者征

税,并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说明西汉时期

A.统治者的好恶决定经济政策         B.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经济形势

C.工商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D.经济手段成为集权的重要方式

【答案】B

【解析】中古经——中国古代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材料列举了汉朝三个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看出经济政策因时而变。A 中“决定”一

词有误;C 的地位加强未体现在材料中,材料并未综合对比汉代农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状态,

故得不出此结论;D 中“集权”并未体现,且材料多是经济现象,应选择比较针对性的选项。

4.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可分矣。其所以然之故,因儒

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

则其势必相妒,于是,各盗敌之长技,以谋独擅,而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

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 B.汉朝强化神权政治

C.道教建立影响逐渐增强 D.与汉代儒学相适应

【答案】D

【解析】中古思——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新儒学

材料中“汉儒”“而二家之糅和成焉”即可定位出考查知识点为汉代新儒学;A 儒学并未成

为宗教,B 中中国古代王朝中是王权控制神权的,没有神权政治一说;C 信息不完整,只涉

及道教,而未看到“而二家之糅和成焉”。

5.北朝时期,土地买卖仅限于永业田,仅仅“得卖其盈”,“买所不足”;到唐朝时,在好几

种情况下,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广大贫困农民可依法货卖自己的份地。这一变化

A.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B.稳固了自耕农经济

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D.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答案】A

【解析】中古经——中国古代经济——经济政策——土地制度——均田制

材料中能看出,从北朝到唐朝土地贩卖情况增多,均田制破坏严重,故显示出土地兼并情况

加重,对应 A 选项。B 说法相悖;C 材料并未显示贩卖所得纳入政府税收;D 减轻赋税负担是政府所为,材料未显示政府的作为。

6.唐初,进土、秀才多来自(国家)学校,生徒占优势。但因为国学生徒多是达官贵戚的

纨绔子弟,使得(国家)学校呈陵替之势,特别是武则天执政时,学校殆废。安史之乱后,

乡贡(私学)成为科举的主要来源。这种变化说明

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学校发展 B.士族政治冲击了教育发展

C.教育变革适应官僚政治需要 D.科举录取途径日益多元化

【答案】C

【解析】中古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

材料中给了三个时期的学校教育发展:国学兴盛→国学衰败→私学大盛,反映出随着现实

政治的发展,教育也在因时而变。A“阻碍”与材料说法相悖;B“士族政治”后期是衰败趋

势,且私学大盛也谈不上“冲击发展”;D 未涉及科举录取途径,材料只说了人才来源的变

化。

7.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

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

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

A.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 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C.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 D.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答案】A

【解析】中古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强化

材料中的“巡抚”是君主集权的产物,而后期再次产生“近官”也是出于这一目的,故直接

选择 A。B 是材料部分意义,但未涉及材料后半部分,意思不完整;C“巡抚”一开始并非是地方官,且“近官”也不是地方官;D 巡抚、近官并不是监察体系中的。

8.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女性形象占作品人物形象的 1/3 以上,其中作者着力描写的女性

形象也达近百位。这里面的女性形象,或能拥有完整的自我(如闻斐娥和严芯们),或能痛

苦地找回失去的自我(如萃瑶琴和陆慧娘们),或能执着地维护女人与“人”的尊严(如杜

十娘和王娇莺们)。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具备政治批判色彩 B.女性自我意识有所觉醒

C.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男女平等观念趋于流行

【答案】B

【解析】中古思——文学艺术——小说

材料列举的三类女性,她们的共性都是对自身的肯定,对自我尊严的捍卫,故直选 B 即可。

A 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并没有对一般世俗女性的批判;C,D 不符事实。

9.据统计,在清朝前期的 196 年中,顺治十二年(1655)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实行比较严

格的海禁,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实行了部分地区海禁,总计 39 年。

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欧美各国"“在广州收泊贸易”,南洋地区的国家到闽、浙、江

海关贸易。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A.闭关政策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B.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开放状态

C.外来侵略左右政府贸易政策 D.政府对海禁的执行较为不力

【答案】A

【解析】中古经——经济政策——闭关锁国和海禁措施

从材料中闭关政策的三个阶段变化就可直选 A。B,D 不符史实;C 材料时间还未到外来侵略

的时间点,时间不符,故排除。

10.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对 19 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如何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

的一员,并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模式作出了细致阐述与精辟分析。下列表述最符

合这种“转型”的是清政府

A.放弃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隶属关系 B.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

C.不断地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类型条约 D.主动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

【答案】D

【解析】中近政——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影响

材料中“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模式”,故寻找接近现代国际外交的选项即可,结合我们当

代外交事实即可选出。

11.在曾国藩、李鸿章的努力下,朝廷终于同意从 1872 年到 1875 年间,每年派出三十名

留美幼童,分四批,共计一百二十人。但 1881 年清政府决定将所有幼童一律撤回国内,原

因是幼童“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免见异思迁”。留学计划的破产从实质上

说明了

A.传统观念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 B.留学教育威胁了清政府的统治

C.顽固守旧派势力抵制留学教育 D.教育制度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

【答案】A

【解析】中近思——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洋务思想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本题的主旨在“原因是幼童“以童稚之年,远适异国,路歧丝染,未

免见异思迁”。”这一句。清廷撤回留学生是因为政府的保守观念。而答案中只有 A 选项体

现了传统观念。B、C、D 选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排除。

12.据统计,某时期京师大学堂购买的西方教科书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 421 部,,约占总

数的 73%,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 153 部,约占总数的 27%。译学馆所藏教学用书中自然

科学、应用科学为 253 部,约占 45%,社会科学和人文类 300 部,约占 55%。这种情况

A.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一定基础

B.说明向西方学习进程逐步深入

C.延续以往重文轻理的文化传统

D.反映出广大民众迫切渴求西学

【答案】B

【解析】中近思——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从洋务思想到维新思想的演变。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向西

方学习的方式从洋务运动时学习技术到维新变法时学习政治制度转变。而材料中人文社科

类的著作比重增加,自然科学类的著作比重下降体现了这一考点。故选 B。京师大学堂是维

新变法运动发生之后的事,故 A 排除。C 选项与题意无关,D 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3.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思想观点的变化情况。

img2

以上变化表明五四运动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

【答案】D

【解析】中近思——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区

别本题考察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五四运动的影响。材料主旨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思

想在对帝国主义和人民群众看法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体现了陈独秀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新

思考:即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由感性转变为理性。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由轻视走向信任。说明中

国革命开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故选 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确立的,故 A、B 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陈

独秀的看法而不是群众看法,所以 D 选项排除。

14.       下表是 1920 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部门

总产值合计(万元)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农业

1049494

1049494

100

制造业

514346

88287

17.16

426059

82.84

矿冶业

29050

10566

36.37

18484

63.63

运输业

58303

28377

48.67

29926

51.33

总计

1651193

127230

7.70

1523963

92.30

 

 

A.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

C.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 D.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答案】B

【解析】中近经——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衰

落本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新

式产业有所发展,但所占整体比重仍然很低。所以选 B。而 A、C、D 选项所表现出的变化趋

势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15.1935 年 10 月,在吴起镇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明确指出:“一个历史时期已经完

结,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新的任务就是“要变为直接的民族革命战争,要把土地革

命与反帝直接结合起来。”这说明

A.红军长征实现了胜利会师 B.民族矛盾促使中共拥蒋抗日

C.中共仍实施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是中共的核心任务

【答案】C

【解析】中近政——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长征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近代政治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最后阶段革命任务的转变。长

征后期中国共产党做出了由土地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把土地革命和反对日本帝国

主义转变。所以实施民主革命的纲领并没有变。故选 C。红军长征实现胜利会师是 1936 年

10 月甘肃会宁会师,故 A 选项排除。民族矛盾促使中共联蒋抗日而不是拥蒋抗日,材料中

没没有体现,故 C 选项排除。D 选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16.下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的漫画,该作品

img3

“敬祝进步”(缪印堂作)

1954 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 年:“哈!我相信你!”

A.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B.表达了工业落后面貌改变后的喜悦

C.反映国家开展经济建设的计划性 D.体现了民众交通工具实现巨大飞跃

【答案】C

【解析】中现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三大改造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现代经济史 1953-1957 年的一五计划。漫画里的两幅图分别代表了 1953

年和 1954 年,两幅图体现了自行车向摩托车的转变。表现了一五计划的计划性和步骤性。

材料中体现漫画主旨的是 C 选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 1978 年之后,故 A 选项排除。工

业化面貌改变是一五计划后的影响,此时一五计划还在进行中,故 C 选项排除。D 选项不符

合题意,排除。

17.1963 年底至 1964 年初,外交部长陈毅陪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先后访问了欧亚非 14 个

国家。在访问埃及时,周恩来拟定出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在

马里期间,周恩来宣布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援助的“坚持平等互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

权”等八项原则。由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外交

A.为打破国际困局进行灵活调整 B.固守建国初期制定的外交政策

C.带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超越

【答案】A

【解析】中现政——现代外交关系——60 年代外交成就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中国现代外交。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六十年代被美苏两国孤

立。材料中所实施的外交方针是为了打破外交困局。故选 A 选项。B、C、D 选项与材料无关,

故排除。

18.1977 年底,四川省委在农业方面实行“放宽政策”、“体养生息”的方针,将农民的自

留地增加到总耕地面积的 15%左右。并且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这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B.个体小农经营得到广泛认可

C.农民生产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D.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中现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本题考察的是中国现代经济史改革开放前农村改革试点内容。从材料中四川省委在农业方

面实行“放宽政策”、“体养生息”的方针以及农民的自留地增加到总耕地面积的 15%左右

可得,农民此时的生产自主权扩大,故选 C。A 选项时间不对,此时农村体制改革还没有开

始。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不符合史实。

19.雅典城邦对官员的管理有一整套的监察制度,“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五百人

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

述职检查,这时若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陪审法庭就会依法进行审理。”这反映出

在古代雅典

A.贯彻了城邦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B.重视司法审判中程序性民主原则

C.陪审法庭是专门的官员督查机构 D.法律面前公民平等理念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世古政——古希腊民主制度

本题考察的世界古代政治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材料中“对官员进行资格审查”体现了

雅典民主政治主权在民的特点。故正确选项选 A。B、C、D 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20.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

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义。

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答案】B

【解析】中古思——人文主义起源

本题考察的是世界古代政治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中三位思想家都主张正义,是

因为在雅典民主政治中出现了直接民主导致的民主泛滥现象。而这种被舆论和民众绑架的

民主容易导致不公和暴政。所以本题考察的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反思,故选 B。A、C、D 选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21.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在其著作《论绅士的风度与自由研究》中述了自己

的教育观即博雅教育,它包括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他认为体育与

知识学习同等重要,体育就是要对身体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

好地服从理性。弗吉里奥的教育观

A.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B.受到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

C. 摆脱了神学教育思想的束缚 D.成为全面教育思想的源头

【答案】A

【解析】世近思——人文主义发展——文艺复兴

材料中论述的是弗吉里奥的教育观:对学生智育、体育、德育等方面进行发展,更加注重人

本身,所以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因此选 A。启蒙思想始于 17-18 世纪,而弗吉里奥生活年代

不符,B 错误。C、D 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D 错误。

22.英国贵族和议员们在经历了内战与共和的混乱后都认可了君主制,在不打算对其进行

结构性更改的情况下,并不想让政治制度发生显而易见的变革,寻求的是法理上的延续性

而非革新。这说明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完善

C.政治中的传统势力强大 D.君主制未发生实质变化

【答案】C

【解析】世近政——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材料中着重点在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认可君主制,而是寻求缓慢、渐进的变革,最后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这是与传统政治势力相妥协的结果,故 C 正确。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表明资产

阶级革命完成,A 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完善更偏重于君主势力过大,材料不符合,故 B

错误。英国的革命使得国家性质由本身的君主制转变为资产阶级代议制,表明君主制发生

了实质性变化,故 D 错误。

23.1692 年,一位牧师给牛顿写信,请教关于万有引力和宇宙性质的一些问题。牛顿在回

信中说:“当我写作关于宇宙系统的著作时,就曾经特别注意到足以使深思熟虑的人们相信

上帝的那些原理。当我发现我的著作对这个目的有用时,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让我高兴

的了。”材料表明

A.科学理论有利于人们思想解放 B.经典力学未能冲击神学思想

C.宗教思想启发了近代科学研究 D.科学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

【答案】D

【解析】世近思——近代科学技术——牛顿

从材料可知,牛顿高兴点在于宇宙系统理论和人们相信上帝这件事情并不冲突,说明科学

研究与宗教可以相兼容,故 D 正确。A、C、D 与题意不符。

24.1844 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

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由此可知,这

A.标志着共产主义同盟形成 B.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

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 D.表明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

【答案】C

【解析】世近政——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

从材料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目标是消灭贫富差距,建立劳动组织,比较不切实际,属于

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故 C 正确。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于 1847 年,故 A 错误。1848《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B 错误。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是十月革命后

成立的苏俄,故 D 错误。

25.1848 年,英国漫画家威廉·纽曼在《庞奇》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脏兮兮的泰晤士

老爹”的配图诗。其中“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的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该图客观上说

img4

A.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

B.政府有必要增强自身社会职能

C.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D.社会底层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力

【答案】B

【解析】世近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工业革命

从图片可知,“泰晤士老爹”是一个流浪汉,时间是 1848 年,表明英国工业化过程中带来

的环境问题需要有人管理,而不是任其“流浪”,故 B 正确。A、C、D 与图片主旨不符。

26.1921 年,俄共在第十一次代表会议上通过的《党在恢复经济方面的当前任务》的决议

中指出:“必须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掌握市场,通过有系统的、深思熟虑

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的精确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这说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俄共认可 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市场作用

C.新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D.俄国需要利用市场因素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世现经——苏(俄)联经济建设——新经济政策

从材料可知,大会通过了对市场和货币价值规律的肯定,而 1921 年新经济政策得到认可和

实行,故 C 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得到认可,此时只是承认市场的作用,故 A 错

误。苏联成立于 1922 年,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在 30 年代,故 B 错误。苏俄是社会主

义国家,不会发展资本主义,故 D 错误。

27.1947 年,法美两国针对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不同的理解。美国试图用马歇尔计划调解法

德矛盾,法国将其视为继续压制德国的手段。但在美英等国的压力下,法国被迫放弃对德强

硬政策。这反映了

A.法德已经实现了初步和解 B.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C.意识形态影响马歇尔计划 D.两极格局蕴含着一定危机

【答案】D

【解析】世现政——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从材料可知,法美两国对马歇尔计划有不同理解,最后法国被迫妥协。虽然法美同是一处阵

营,但是也蕴含种种对政策的不同解读,说明两极格局蕴含着危机。故 D 正确。A、B 选项

不符合题意,故 A、B 错误。法美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意识形态相同,故 C 错误。

28.1952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时,英国决定不加入。1957 年创建欧共体的《罗马条约》

签署时,英国也缺席。1963 年 1 月,英国在欧共体大会上提出加入申请,但遭到法国的否

决。1973 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5 年 6 月,英国进行第一次脱欧公投,结果 67%的民众赞

成留在欧共体。英国在欧洲联合上的态度反映了

A.区域一体化有助于消解国民间的隔阂

B.主权国家利益与一体化之间的纠葛

C.世界格局左右英国在一体化上的选择

D.欧洲联合并不会影响到英国的发展

【答案】B

【解析】世现经——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不同时期选择加入或者脱离欧盟,这都是根据国家利益而进行政策

的改变,故 B 正确。A 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左右英国选择的是利益而非世界格局,故 C

错误。正是因为欧洲联合影响到英国的发展,所以英国对于加入欧盟或者脱离欧盟才有了

不同的抉择,故 D 错误。

29.       下图反映的是 1965-1972 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

img5

A.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B.美国民众的购买力提升

C.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增强 D.原有货币体系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世现经——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斯林体系

从图片可知,在六七十年代之前,一盎司黄金对美元的比价相差不大,七十年代后,一盎司

黄金可兑换更多美元。1973 年布雷顿森林解体,美元的霸主地位动摇,故一盎司黄金可兑

换更多的美元,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故 A 正确,B、C、D 选项错误。

30.该文学流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

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

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对该文学流派叙述正确的是

A.以浪漫主义风格寻求理想世界

B.以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社会丑恶

C.以印象主义技巧再现宁静自然

D.以现代主义手法表达复杂情感

【答案】A

【解析】世现思——19 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文学流派——浪漫主义

材料中描述的是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故 A 正确。印象主义更注重将瞬间感觉经验如何转

化为感情状态,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故 C 错误。现实主义文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典

型性,故 B 错误。现代主义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

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

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故 D 选项错误。

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31 题 15 分,32 题 13 分,33 题 12 分。)

31.(15 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

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

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 1835 年颁布《市

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

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李宗仁等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国”为口号,开始了经营广西策

略。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以村为自治单位,实行村

治。在推行村治过程中独创“三位一体”制:一个是崭新的创造的基层政治制度,一个是实

现民权主义最具体的办法一一村街民大会,一个是具有战斗性的组织和训练的民团。基层

自治组织依托民团,实际上既作为政治动员的手段的同时也带有军事动员的意味。……这

结束了广西乡村社会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过去历代王朝统治未曾到达的边远少数民

族山区也都建立了乡村“政权机关”。

——摘编自侯晓光《村民自治研究:基于清末民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的比

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广西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

的社会影响。(9 分)

【答案】

(1)原因: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

治运动的推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民

主自由思想的不断传播。(制度保障,政策法规的引领等)(一点 2 分,任意三点 6 分)

特点: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或政治动员与军事动员相结合;政府管控与村民自治相

结合或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设置专门的机构。

(一点 2 分,任意两点得 4 分)

影响:结束了广西乡村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客观上加强了政府的行政权力;加强了政

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有助于发动民众抗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乡村基层

政治近代化。(一点 2 分,任意三点得 5 分)

【解析】

(1)问的是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

的基上”“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的市长和市议会由

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 1835 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

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可以得到各国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运动的推

动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政策法规的引领等。材料中时间是 18、19 世纪,结合所学世界

近代史知识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在政治上,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民族国家形成、发

展;经济上,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思想上,启蒙运动中民主自由思

想得到广泛传播。

(2)先问的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广西基层自治的特点。结

合材料“提出了具有广西特色的三自政策,即‘自治、自卫、自给’,以村为自治单位,实

行村治”“在推行村治过程中独创‘三位一体’制:一个是崭新的创造的基层政治制度,一个

是实现民权主义最具体的办法一一村街民大会”“基层自治组织依托民团,实际上既作为政

治动员的手段的同时也带有军事动员的意味”可知,广西自治的特点是政府管理之下的村

民自治;创立了新的基层自治制度、设立新的机构;既有政治手段也有军事动员。

接下来问的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西基层自治产生的社会影响,由材料“这结

束了广西乡村社会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过去历代王朝统治未曾到达的边远少数民族

山区也都建立了乡村‘政权机关’”可知,广西基层自治结束了广西乡村散杂而无严密组

织的状态;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广西基层自治是在政府领导下,因此增强了政府

影响力。地方自治有利于地方发展,因此促进了地方近代化进程。结合材料中的时间 20 世

纪 30 年代,再加上广西基层自治带有军事动员性质,这对迎接即将到来抗日战争也有重要

意义。

32.(13 分)中美经济关系在近代中美两国交往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问题。

材料一

1845-1920 年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贸易比重示意图

img6

材料二 1933 年 5 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赴美商讨双边经济关系,并准备向美国

商借用于购买棉花和小麦两笔 500 万美元的信贷,以应国内经济和国防之急需。美国对此

有自己的考虑,主动把贷款总额提高到 5000 万美元。5 月 29 日,宋子文与美国金融复兴公

司签订《中美棉麦借款合同》,合同规定:“由美国金融复兴公司贷给中国致府 5000 万美元,

其中 4000 万用于购买美国棉花,1000 万用于购买美国小麦。”但美国国务院对此合同持否

定态度,反对借款給中国,理由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而且这样一笔贷款会激怒日

本。最后罗斯福否定了美国国务院的意见。

——以上摘编自王建郎、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外贸比重变化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棉麦借款合同》签订的背景及影响。(9 分)

【答案】

(1)原因:

1845-1865: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或《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等条约的签订或关税特权

的获取,沿海通商口岸的不断开辟;

1865-1876: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工商企业的建立对洋货的抵制;

1876-1906: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清末新政的开展;

1906-192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每个阶段的原因 1 分,共 4 分)

(2)背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或中国国内民族危机加剧;经济大危机波及到中国,民

族工业发展艰难;国民政府进行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加剧其财政危机;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

经济萧条或农产品过剩危机。

(共 5 分,中国方面 3 分,一点 2 分,任意两点得 3 分;美国方面 2 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促进了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对日本

侵略中国造成一定压力;有利于缓解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一点

2 分,任意两点得 4 分)

【解析】

(1)本题为图表题——折线图,由折线图可知“美国对华贸易量占其外贸比重变化”可分

为以下四个阶段即:1845-1865 上升;1865-1876 下降;1876-1906 上升;1906-1920 下降。

由以上四个时间段可推知相应原因,但需要考生注意原因总结应该以中国为主体检索,故

可得出相应答案,若将美国响应时间段的时间如二工等原因。

(2)本题为文字材料题,共有两个问题“背景”与“影响”,背景应从中美两国分别检索,

由材料中“1933 年 5 月”可得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由材料中“以应国内经济和国防之急需”

可知中国受经济危机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有材料中“反对借款給中国,理由是中

国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而且这样一笔贷款会激怒日本”可知日本对中国侵略加剧,也可深

入思考中国没有足够偿还能力还因正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影响总结较易,也应该从中美两国分别检索,由材料中“以应国内经济和国防之急需”可概

括为可缓解经济危机对中国影响,对抵制日本侵略做了准备;由材料“而且这样一笔贷款会

激怒日本”可得出可激化美日矛盾,也缓解美国经济危机。之于中美双方而言,促进了两国

经济交流和合作。

33.(12 分)“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问题。

材料一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

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

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章句上》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カ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

谓以政裕民。

——《荀子富国》

材料二 近代以来,魏源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潮作为引入西学的桥梁,梁启超

等曾经将《明夷待访录》等书多次偷偷翻印,以此作为宣传民主的材料。梁启超高呼《明夷

待访录》比《民约论》还要早数十年,康有为、谭嗣同等也都对《明夷待访录》等民本思想

代表作极为推崇。不但维新派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极为推崇,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将之看作

是提倡民主革命的先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相对较小的孙中山也曾评价“惟有黄梨洲先

生,空传忠孝,卓萦能文章,高瞻远识,超越千古”。

——摘编自允春喜《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对民本传统的再诠释》

材料三 中国传统儒家认为“民惟邦本”,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具有了民主的色

彩,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与西方民主在政治理念上所

坚持的“主权在民”、人人平等是有明显区别的。

——摘编自朱宏军、张厚军《中国传统民本与西方民主之比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4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推崇黄宗羲思想的原因(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不同影响。

(4 分)

【答案】

(1)政治上:民贵君轻或爱护百姓或仁政;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或富民、利

民;思想上:教化百姓。(一个角度 2 分,任答两个角度得 4 分)

(2)原因: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为民主政治寻找合法性,

减少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阻力。(一点 2 分,任意两点 4 分)

(3)不同影响:

中国:推动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西方: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中国: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加强对民众的管控,稳定封建社会秩序;西方:推动了近代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或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客观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西方: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每个角

度 2 分,任意 2 个角度得 4 分)

【解析】

(1)本题为文字材料题,且设问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材料一第

一则史料可概括为:施行仁政或民贵君轻;第三则史料则为经济上的体现,可概括为:富民

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等;第二则史料则是在思想上体现,概括为教化百姓或是道德教化。

(2)本题为文字材料题,“魏源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潮作为引入西学的桥梁”可

知,魏源(开明地主)推崇黄宗羲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之后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

等维新派和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黄宗羲是为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减少阻力;黄

宗羲的思想虽有朴素民主色彩,但毕竟与启蒙思想相去甚远,而后人以他作为宣传民主的

材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华夷观念浓厚。

(3)本题需从中国传统民本与西方近代民主对政治、经济、思想的不同影响切入。中国传

统民本政治上: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加强对民众的管控,稳定封建社会秩序;推动了传统儒家

思想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西方近代民主政治上: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或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经济上: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20年1月7日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    各年级习题知识点    高中    河南省郑州市2020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历史试题卷(解析版)